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


一、基本概况

、自然概况

君山区北靠长江,南濒洞庭,306省道、岳常高速公路、荆岳铁路贯穿东西,202省道纵越南北,且有洞庭湖和长江码头20余座。沿长江可通江达海,涉洞庭可入三湘腹地,经306省道东连赣、皖,西达湘西和鄂、川,洞庭湖大桥连接岳阳市中心城区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07国道,世纪大道、旅游路、景明路等形成城区交通骨架,各镇、村道路纵横贯通,&ldqu;湘楚腹地,五省通衢&rdqu;,交通十分便捷。

君山区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湿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7267小时,平均气温6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47毫米,雨水充沛,水质较好。拥有小(二)型水库24座,总库容687万立方米。境内集雨面积78平方千米,耕地近40万亩,果茶25万亩,精养水面24万亩,大湖面积3万余亩,芦苇近5万亩。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85%,污水综合处理率达95%以上。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6万亩。森林面积2万亩,活立木蓄积3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05%。区域范围内拥有自然环境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域3个,其中国家级2个。

2、农村经济社会概况

&bsp;&bsp;&bsp;全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居全市首位。境内物产资源丰富,盛产粮、棉、菜、茶、油、花卉和鱼、虾、猪、蟹、鳖等农产品,其中棉花、粮食、油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五大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市前列。常年种植粮食30余万亩,产量约5亿公斤,每年可提供商品粮8000万公斤;种植蔬菜5万亩以上,年产鲜菜28亿公斤,58万亩蔬菜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品种获绿色产品认证;种植棉花4余万亩,产量035亿公斤;种植油菜3万余亩,总产达800万公斤;以&ldqu;君山银针&rdqu;、&ldqu;君山毛尖&rdqu;为主的君山名茶,系我国&ldqu;十大&rdqu;名茶之一,历为古代皇室贡品;洞庭银鱼、团湖莲藕、中华鳖、珍珠等名贵产品享誉国内外;瘦肉型生猪、无铅松花皮蛋等首批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矿产资源以麻石为主,储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石质优良,石材产品远销日本和韩国。境内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君山岛,有亚洲面积最大的团湖野生荷花世界,有东洞庭湖湿地观鸟区,有集释、道庙观于一体的天井山省级森林公园,有周逸群烈士墓和东山革命根据地等一大批红色景点,旅游资源丰富。

二、现状及评价

、现实基础

&ldqu;十一五&rdqu;期间,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的指示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年,全区农业生产总产值达244&bsp;&bsp;&bsp;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36元,年均递增32%。

一是主要农产品平稳增长。粮、棉、油、菜、果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2005年相比,全区粮食作物由287万亩,增加到337万亩,增长了5%,总产65万吨,增加23万吨;棉花面积由3万亩,增加到4万亩,总产35640吨,增加7340吨;油料面积由9万亩,增加到35万亩,总产达85万吨,增加044万吨;蔬菜面积由0万亩,增加到6万亩。

二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42:30:28调整为35:35:30,实现了调减一产业,调强二产业,调快三产业的目标。基本形成了蔬菜、棉花、粮食、油菜等优势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90%;农产品优质率达8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比2005年提高8%。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增加89亿元,增长47%,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6家,增加35家;规模以上企业39家,增加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76万元,增加5229万元,增长386%;拥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76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达6家,规模休闲农庄28家,其中国家级五星级农庄家,省级的五星级3家,四星级农庄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润总额达469万元,增长429%。

四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十一五末,速生丰产林完成造林面积74万亩,林业总产值3亿元,实现年均0%以上的高速增长。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6万亩,森林面积2万亩,活立木蓄积3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05%,森林蓄积量年净增长率为288%;森林火灾面积控制在&prl;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较好保护与恢复。

五是畜牧水产较快发展。全区生猪存栏2964万头,同比增长273%;羊存栏25万只,增长76%;家禽存栏23827万只,增长3%。肉猪年出栏4296万头,增长84%;肉牛年出栏52万头,增长394%;肉羊年出栏295万只,增长48%;家禽出笼24769万只,增长002%。肉、蛋总年均产量53508吨,增长为99%。水产品产量26780吨,增长5%。全区养殖业总产值年均达到645亿元,增长06%,占到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033%。

六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争取国家投资305亿元顺利实施,层山安全区试点项目全面加固长江干堤4KM,吹填加固湖堤0KM,更新改造4病险涵闸,0座大型排区泵站华容河护坡硬化48KM,改造进水涵闸座,硬化垸内骨干渠道28KM,修建护堤平台500M。新建提水灌溉机埠3座,硬化渠道972KM,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34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4%,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

七是科技推广应用率大幅提高。全区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大批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得到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蔬菜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为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八是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政策,全面完成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严格按照&ldqu;多予、少取、放活&rdqu;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探索实施了《惠农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及《备案制度》等,农民利益得以较大保障,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

2、发展机遇

进入&ldqu;十二五&rdqu;时期,我区的农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又面临着各种考验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ldqu;三农&rdqu;工作,中央&ldqu;一号文件&rdqu;连续七次锁定&ldqu;三农&rdqu;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重视农业的氛围;省委、省政府明确我区为全省蔬菜产业功能区,省直管县体制的实施,给我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君山区的发展,提出了&ldqu;跨湖发展&rdqu;战略,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支农力度不断加强,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淤塞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差。二是农民增收难度大。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幅度较大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市场作用,这些因素具有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各类合作组织结构松散,稳定性差,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有效与市场对接。

三、背景及依据

、编制背景

&ldqu;十二五&rdqu;及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国家进一步增大对农业的扶持政策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推进&ldqu;跨湖发展、建设四区&rdqu;目标,充分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不断创新农业发展理念,提高科技兴农意识,增强品牌竞争效应,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充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全区农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逐步增强。2009年初,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君山区情,科学地提出了建设&ldqu;现代农业示范区&rdqu;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君发〔2009〕号《关于加快推进&ldqu;四区&rdqu;建设的决定》、君办发〔2009〕2号《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区上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是农业产业化逐步增强。开发了棉、粮、菜、油、林、水果、芦苇、养殖等八大主导产业,建立了5万亩蔬菜、5万亩棉花、2万亩粮食、5万亩油菜等十大产业基地。创建了&ldqu;全国棉花种子繁育基地&rdqu;、&ldqu;全省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rdqu;、&ldqu;中南地区南菜北调基地&rdqu;,&ldqu;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rdqu;等。区域内的永盛油脂、湖南李记、湖南国泰等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建基地面积305万亩,联农户43万户。三是科技兴农的意识逐步增强。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万亩,病虫草鼠生物综合防治技术30万亩,蔬菜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0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85%。四是品牌竞争效应逐步增强。全区已有20多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3个果蔬产品获绿化食品认证,永盛油脂、湖南李记、湖南国泰、率新苎麻等相继通过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湖南李记&ldqu;乐宝牌&rdqu;系列产品和湖南国泰&ldqu;国泰牌&rdqu;航空食品均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ldqu;君山&rdqu;牌食用油被认定为湖南著名商标。佳顺芦苇笋、虹宇的蝴蝶兰、&ldqu;赵大爷&rdqu;放心菜、&ldqu;八百里洞庭牌湘妃泡菜&rdqu;分别获各届农博会金奖。五是休闲生态农业逐步增多。规模休闲农庄28家,其中国家级五星级农庄家,省级的五星级3家,四星级农庄3家。

2、编制依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编制&ldqu;十二五&rdqu;规划的要求和有关文件;

(2)君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2009年中共岳阳市君山区委办公室、岳阳市君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君办发〔2009〕2号);

&bsp;&bsp;&bsp;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ldqu;三个代表&rdqu;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与发展理念,围绕推进&ldqu;跨湖发展,建设四区&rdqu;的目标,以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为宗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品牌农业、做优生态休闲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

2、基本原则

&bsp;&bsp;&bsp;&bsp;&dsh;&dsh;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不断拓展君山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

&bsp;&bsp;&bsp;&dsh;&dsh;科技创新原则

着力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武装现代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dsh;&dsh;优势优先原则

&bsp;&bsp;&bsp;坚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先发展。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壮大优势龙头产业,开发高新产品,增强竞争能力,带动全面发展。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主导产业为支撑,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依靠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名优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

&dsh;&dsh;机制创新原则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管理、新农村金融、农技推广等机制方面创新,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bsp;&bsp;&bsp;&dsh;&dsh;重点突破原则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壮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规模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

&bsp;&bsp;&bsp;&dsh;&dsh;可持续发展原则

把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使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bsp;&bsp;&bsp;&bsp;&dsh;&dsh;城乡一体发展原则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与其它产业的链接关系,大力发展区域性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行业,把农业融入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bsp;&bsp;&bsp;、发展目标

&bsp;&bsp;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我区丰富、良好的自然资源等优势条件,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到2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比200年增加0亿元,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元,年均递增8%。

2、主要任务

按照现代农业&ldqu;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rdqu;的总体要求,高标准建设农田基础设施,高起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水平推进产业化进程。

⑴推进园区示范化

坚持&ldqu;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rdqu;的原则,贯彻&ldqu;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务求实效&rdqu;的方针,做到合理布局、突出优势、讲求特色。重点建设高效种植园区、健康养殖园区、生态休闲园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⑵推进经营规模化

加强国有农用地管理,完善土地确权发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促进生产要素聚集,提高土地产出率。切实抓好高产、优质、标准的蔬菜、棉花、油菜等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规模牲猪、牛、羊等养殖场的改扩建工程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打造国家农产品高产创建示范片区。

⑶推进作业机械化

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推进农机装备升级。更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耕整机、植保机具等农业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惠农政策,推进新型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全区小型农机具入户率达50%以上,大型机械田间作业面积达到95%。

⑷推进技术科学化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重点推广植物育种、畜禽保种、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改良生物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及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技能和经营水平。努力打造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⑸推进环境生态化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推进农村绿化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合理利用公共地、闲置地、道路、河道建设生态村庄,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家园的目标,推广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和全国农产品质量示范县区。

⑹推进营销品牌化

加强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无公害达到00%,努力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农产品,坚持政府、合作社、企业联手,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借助各级农博会等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品牌展示,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区。

⑺推进农业产业化

依托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使加工业成为我区重要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独具特色、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优势,努力建设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及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

按照&ldqu;大集中、小分散&rdqu;的要求,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和蔬菜、粮食、畜牧水产、水果、花卉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在长沙、岳阳等周边城市建立农产品营销中心,拓宽我区农产品流通领域,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bsp;&bsp;⑻推进农田设施化

围绕八大产业、十大基地的建设,把建设重点放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上。着力提高基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平整土地、调整田型、培肥地力为重点进行基地耕地质量建设,以抓好排灌渠系和提灌设施为重点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和干道连接基地道路为重点进行路网建设。实现田网、水网、路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依托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整合农开、移民后扶、国土整理等涉农项目,更新改造水泵及机电设备30台4840KW;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灌区建设土方277万方,石方56万方,砼方45万方;实施衬砌渠道54条/207KM,改造渠建筑物204处;改造机埠72台/373KW、改造水源78处;除险加固水库2座,山塘清淤260万方,新增蓄水能力380万方。

&bsp;&bsp;⑼推进农业信息化

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尽快建立和完善区、镇(办)、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继续推进农民远程教育模式,提高农村通光缆,通宽带,通电话入户率,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加强与各部门,各方面的信息合作,快速高效地扩大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创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追溯体系,切实为农民在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提供信息服务。

⑽推进服务社会化

加强全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3年内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联体,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质、技术、物流、信息等方面服务。

&bsp;&bsp;&bsp;六、区域布局及建设内容

突出抓好&ldqu;六区&rdqu;、&ldqu;八大产业&rdqu;、&ldqu;十大板块&rdqu;的建设,力争五年内,全区建成高效种植示范区、健康养殖示范区、生态观光休闲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区、农业配套服务区。重点发展菜、粮、棉、油、林业、水产、畜禽、茶叶等八大产业,建立十大板块基地,即①以华洪运河流域的广兴洲、许市、采桑湖等镇为主体的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②以良心堡镇为核心区域的5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③以良心堡、钱粮湖、采桑湖等镇为主体的5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④以广兴洲、柳林洲、西城等镇(办事处)为主体的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⑤以柳林洲镇为主体的5000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⑥以采桑湖、濠河、七星湖、悦来河、东北湖、团湖、冷家湖、太阳湖等8大湖泊为主体的4万亩水面综合健康养殖生产基地;⑦以许市、广兴洲镇、养殖场为主体的生猪养殖基地。⑧以许市丘岗造林、湖洲滩涂造林为主体的20万亩速生林生产基地;⑨以芦苇总场为主体的4万亩芦苇生产基地。⑩以许市丘岗山地开发为主体的茶叶、花卉、水果生产基地。

&bsp;&bsp;&bsp;(一)种养业

突出蔬菜主导产业,稳定发展粮、棉、油等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到205年,全区种植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均递增0%。

&bsp;&bsp;&bsp;、蔬菜

、目标及主要指标

到205年,全区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蜜本南瓜4万亩、大白菜4万亩、芥菜6万亩、其它蔬菜6万亩。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新品种,重点发展反季令蔬菜、特色蔬菜、设施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加工转化能力,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带动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

&dsh;&dsh;创建蔬菜标准化示范县。推广20万亩豇豆、芥菜、大白菜、辣椒、南瓜、芦苇笋、胡萝卜、洋葱、西瓜、精细菜等十大品种种植。

&dsh;&dsh;创建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园。在西城办事处大棚精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000亩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带动周边播种面积5000亩。

&dsh;&dsh;创建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在广兴洲镇建设5000亩露地蔬菜标准化基地,示范带动周边播种面积50000亩。

2、其他经济作物

、目标及主要指标

棉花面积稳定在5万亩,亩产皮棉25公斤,年皮棉产量75万吨,优质率达90%以上。投资2000万元,加快发展品牌茶叶生产基地。

&bsp;&bsp;&bsp;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推广优质棉品种和配套技术,提高品质和产量;逐步开展一村一品试点,提高原棉一致性;积极摸索省工、节本、增效的轻简栽培模式;推广布袋捡花,专用高架晒垫晒花,最大限度减少&ldqu;三丝&rdqu;含量。充分利用&ldqu;君山银针&rdqu;这一名优品牌,在许市镇、采桑湖镇高标准建好茶叶、花卉基地。

&dsh;&dsh;创建5000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杂交棉良种繁育基地。

&dsh;&dsh;创建0万亩标准棉田建设。

&dsh;&dsh;创建5000亩茶叶生产基地。

3、粮油作物

、目标及主要指标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力争粮食单产提高20公斤,粮食总产达20万吨。优质稻发展到2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8万亩,约占优质稻面积的30%。

油菜面积稳定在6万亩,占全区秋冬种植的40%,单产亩平提高20公斤,总产达22万吨。优质率达98%以上。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和布局,推广生态、高效、安全、保优、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压缩一季稻,扩大双季稻,大力推广稻田+油菜稳定种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

&dsh;&dsh;创建0万亩优质稻基地。

&dsh;&dsh;创建0万亩&ldqu;双低&rdqu;油菜田高产示范基地。

4、畜牧

&bsp;&bsp;&bsp;&ldqu;十二五&rdqu;期间,全区年发展生猪86万头,出栏485万头;发展肉牛45万头,出栏7万头;发展山羊32万只,出栏2万只;发展家禽600万羽,出笼30万羽,禽蛋产量9000吨,水产品产量32万吨,实现养殖业产值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0%左右,农民人均养殖业收入达到2600元。

①生猪

、目标及主要指标

全区生猪年出栏量达485万头,发展瘦肉型生猪398万头,实现无公害生猪产地认证5万头,生猪产值过亿元。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以品种改良和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推广杜长大商品猪生产,培育扶持养猪专业大户、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

&dsh;&dsh;创建&dsh;2家良种生猪繁育企业。

②牛、羊

、目标及主要指标

力争全区牧草面积达到5万亩,发展肉牛45万头以上,发展山羊32万只以上。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充分利用全区0万亩河滩和每年约40万吨的秸秆资源,发展种草养畜、秸秆氨化养畜。要在丘岗山地、湖滩河洲种植牧草,形成自然草场,实行生态放养。

③家禽

、目标及主要指标

发展养禽大户5户,家禽出笼30万羽,禽蛋产量达9000吨。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以标准化养殖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草场资源,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民的养殖模式,重点发展君山水鸭生产,打造绿色蛋品品牌。

5、水产

、目标及主要指标

水产品供应产量达到32万吨,比200年增加055万吨。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充分利用现有的采桑湖、七星湖、悦来河、东北湖、团湖、冷家湖、太阳湖等7大湖泊为主体的3万亩水面,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小区,促进君山水产养殖业发展。

(二)乡镇企业

、农产品加工业

、目标及主要指标

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5%;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8%;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8%;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重点围绕蔬菜、粮油、棉麻、畜牧水产、休闲农业五大主导产业板块,协调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林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培育壮大蔬菜、油料和棉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dsh;&dsh;创建&dsh;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dsh;3家省级龙头企业。

2、农村服务业

、目标及主要指标

&bsp;&bsp;&bsp;建成高效种植示范区、健康养殖示范区、生态观光休闲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区、农业配套服务区等6大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专业协会达到00家。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以现代经营方式为基础,打造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突出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协会,以农村市场繁荣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dsh;&dsh;创建家农资网络服务中心

&bsp;&bsp;&bsp;3、劳务经济

、目标及主要指标

全区劳务输出稳定在30000人左右,劳务经济收入达到45亿元。

&bsp;&bsp;&bsp;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bsp;&bsp;&bsp;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政府及中介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能力。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植力度,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大培训力度,增强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素质;解决农民工创业的融资、用地、信息、生产和销售等服务问题;对返乡创业没有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尽量安排就地再就业或联系再度外出务工。

(三)休闲农业

、目标及主要指标

全区休闲农业营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0%。&bsp;&bsp;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的策划

充分发挥君山区休闲旅游协会和君山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洞庭湖湿地公园、团湖野生荷花世界名胜风景区的作用,高标准打造一批以虹宇农庄、鸟语林休闲农庄、乡村之恋等为龙头的五星级休闲农庄和六门闸野生渔都。全面改造提升柳林洲镇新洲片&ldqu;农家乐&rdqu;、&ldqu;彭激光&rdqu;葡萄产业和团湖野生荷花世界及天井山森林公园等观光休闲农业基地。

&dsh;&dsh;创建国家级五星级农庄2家,省级五星级农庄6家。

(四)生态林业

、目标及主要指标

全区人工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万亩,新增有林地面积2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32万亩,增长78%;森林覆盖率增长%,达5%;林业总产值增长5亿元,年均增长273%。

b、重点建设内容和主要项目策划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将已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5万亩实施全面管护,加速启动区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公益林管理制度。营造林业血防抑螺防病林8万亩。利用新农村建设机遇扩大风景林、经济林面积,推进&ldqu;三边&rdqu;造林,&ldqu;身边增绿&rdqu;工程,&ldqu;三边&rdqu;地带绿地率达到80%,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城市新建区绿地率达到35%。

2、林业产业建设。通过中幼林的科学抚育、间伐、管护以及效益低下林分的定向改造,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扩种经济林8万亩,速生杨树5万亩,林下种养产业开发面积2000亩。

3、湿地恢复和保护。抓好团湖、采桑湖水禽栖息地恢复,规划开发濠河湿地公园,配合搞好东洞庭湖湿地公园建设,努力建成沿洞庭湖堤湿地观光旅游走廊。

&dsh;&dsh;创建濠河湿地公园。

七、保障措施

&bsp;&bsp;&bsp;、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成立区现代农业示范区&ldqu;十二五&rdqu;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农办,具体负责制定示范区考评认定及管理办法、规划评审、指导督查等工作;加强布局引导、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组建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认真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责任,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现代农业建设&ldqu;十二五&rdqu;规划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2、加速人才培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加强人才建设,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立足我区农业资源,积极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紧密合作,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引进智力、引进人才、引进科技成果。二是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新型科技人才聘用制度,积极引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大学生担任村官,出台我区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和奖励的实施意见,吸引外地人才,鼓励本地人才。三是成立我区农业科技人才协会,聘请一些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为顾问,通过协会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人才下乡包村、蹲点,为农民排忧解难。四是加强区镇两级农业科技部门间联合协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和区域支柱产业开发以及农业技术服务。五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实施科技项目和开展有偿技术承包,领办、创办科技服务实体,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3、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扩大社会融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投入并存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制订优惠政策与措施,鼓励非农企业和个人投身农业产业,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驻点招商、企业招商、产业招商、鼓励各类工商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关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高效农产品基地、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政府投入,积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等项目,争取财政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ldqu;引导&rdqu;作用。四是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产权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扩大小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回流农村。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加大对现代农业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

4、加快机制创新。一是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土地管理办法,建立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仲裁机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场土地流转信息库,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支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培育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创新集体林权管理制度。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后,探索实施国有林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林权交易平台,调动各种投资主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信贷引导,提高涉农信贷的总量和比重;创新农村信用评估办法,增加农村贷款抵押物和担保资金投放,提高农村信贷保障水平;继续抓好农业保险,提高农业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四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抓住国家扶持机遇,镇(办)集中建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大科技推广和普及力度。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新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构建&ldqu;一主多元&rdqu;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五是创新惠农减负政策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农民负担监管责任制,集中抓好惠农补贴发放的监督和解决好农村中小学、农民建房等乱收费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惠农减负工作机制,继续实行惠农补贴资金发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以上这篇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5-19 13:57:53
上一篇:新兴产业聚集区专项规划
下一篇: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
网友评论《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