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意见

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经研究,决定在我乡全面开展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强组织、增活力”工作主题,紧紧围绕村级党组织“五个好”(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目标,以开展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规范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村务公开规范化、为民服务规范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引领发展规范化、绩效考评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八项规范化建设”,全面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队伍建设规范化

书记队伍建设。各支部要严格按照“一好双强”(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标准,选拔任用村组干部(后备干部)。村组干部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新任职的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续任的年龄原则上在60周岁以下,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要大胆培养选用3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任村组干部,注重将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中的党员选拔为村组干部,体现“能人治村”。对后进基层党组织书记,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及时予以调整,暂无恰当人选的,采用下派机关党员干部或委任党员大学生村干部的方式负责村级党组织工作。建立乡村两级培训制度,乡党委每年至少组织举办一期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各支部每年组织村级党员干部专题培训次以上。

2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双向培养”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建立乡、村两级分类培训制度,乡上组织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示范培训,村党组织组织党员全员培训。认真开展党员承诺、评星定级、流动党员管理、一年一评议一登记等工作,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先锋行动,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广大基层党员通过亮身份尽义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干部队伍建设。将村民委员会主任、文书、村民小组长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其教育管理。建立村干部队伍普遍培训制度,乡上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对新任村常职干部进行普遍培训,乡党委每年组织村常职干部培训一次以上。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每个村至少储备培养3名村级后备干部,做到“一职一后备”。建立健全共青团、民兵、妇女、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社会管理工作站、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等村级配套组织,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4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村级人才管理库,将回乡居住的机关退休干部、外出务工或在家经商的成功人士、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农村文化人才等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库进行管理服务,以聘请名誉村主任、科技特派员,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团体等形式为村级人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村级人才服务农村发展的作用。

(二)阵地建设规范化

阵地建设。村级阵地原则上都要达到2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要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要做好改建或扩建工作,确保村级党组织有处议事。

2阵地使用。完善村级阵地配套设施和制度设置,积极拓展村级阵地的综合功能,加强科普网络书屋的推广使用,努力将村级阵地建设成村“两委”班子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社会管理为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

3阵地管理。村级阵地属于国有资产,产权不归村集体,村集体享有使用权,但不得随意借用、出租、出售、抵押或更改村级阵地的使用性质。

(三)组织生活规范化

“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以上,党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每年要制定党课教育计划,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三会一课”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2民主生活制度。党支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支部书记要率先垂范,正确引导,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找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乡党委。

3“双向”述职制度。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制度,半年时向乡党委进行工作述职,述职内容为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参评人员为乡党委班子成员,并邀请“五进村”人员参加。年终时向党员群众进行专项述职,述职内容为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参评人员为村党组织全体党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并开展评议和测评工作。

(四)村务公开规范化

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内容应包括: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组织建设情况;村组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党组织、党员承诺;村干部年度考核评议结果;财务收支情况;基础建设情况;村干部任期内目标任务及进展情况;印章使用情况;村内其他重大事项。

2公开形式。通过张贴和发放资料以及召开会议通报等形式予以公开。

3公开地点。分别在村务公开栏和各村民小组醒目位置张贴公开事项资料,特别重大事项应向各农户发放公开事项资料。

4公开时间。坚持及时公开、定期公开和按群众要求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对各项公开内容进行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必须每年公开一次,公示期必须是3天以上。

5公开监督。每村聘请2-3名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员。监督员要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向村“两委”提出应公开而未公开的相关事项。

(五)为民服务规范化

统一服务指南。将涉及为民服务的民政救济、计划生育、建房审批、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户籍办理、低保申请、金融服务、文化服务、治安巡逻等事项进行统一清理,制作服务流程图和办事指南,统一印制后在各村组进行公开,方便群众熟悉了解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

2实行民事代办。对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实行“民事代办”制度,由村组干部为山区群众、困难群众代为办理相关事项。严肃纪律,强化监督,严防村组干部在代办过程中出现“吃拿卡要”或其他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3建立值班制度。建立村常职干部轮流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值班制度,集中为群众办事服务。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先自行安排好代班人员。

4深化扶贫工作。加强对村上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扶,惠民政策要向困难群众倾斜,帮扶资金要优先考虑困难群众,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

(六)运行管理规范化

议事决策。坚持学习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凡是涉及村内重大事项都必须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决策实施。

2财务管理。实行村财乡管,各村资金收支情况统一在乡政府建立专户,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并接受乡政府和农业、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村里的常规支出,由主任审签、文书报账。比较重大的支出(具体标准由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明确),除需经主任审签之外,还需经村党组织书记或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村所有支出必须在发生以后一个月内完善报账手续,逾期将不予认可。村干部离任时应在一个周内做好财务清理和移交。

3印章管理。明确印章管理职责,乡党委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明确专人负责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印章的保管。党组织印章必须经党组织书记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村民委员会的一般性用章经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后使用,重要事项用章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审核、党组织书记审批后方可使用。印章使用必须填写《印章使用登记簿》,并由用章人签字确认。村干部离任时应在一个周内做好印章移交。

4档案管理。凡是反映本村工作、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书材料,都应归档保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擅自销毁。村级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凡属村级档案管理范围的资料统一存放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档案室。明确一名常职干部兼任档案员(原则上由村文书兼任),负责本村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使用工作。村干部离任时应在一个周内做好档案资料的清理和移交。

5资产管理。建立村级集体资产登记制度,明确村级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探索建立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体制,以拍卖、出租、入股等多种有效形式经营和管理集体资产,避免村级集体资产造成闲置和隐形流失。村干部离任时应在一个周内做好资产清理和移交。

6机制保障。建立乡、村两级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加大对村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级阵地和远教设备维护经费;建立村常职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养老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助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七)引领发展规范化

产业发展。各村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2项特色效益农业,走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道路,带动农村发展,促进村民致富。

2基础设施。围绕山、水、田、林、路,重点加强村级公路维护和到户公路建设,逐步实现村级公路和到户公路的硬化,确保村民出行方便;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安全;做好电力设施的维护升级,让村民用上放心的电;加强沼气池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鼓励发展太阳能,让村民用上清洁能源;加强通讯、网络设施建设,确保村民信息畅通。

3社会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普法、精神文明建设和保障救济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均衡发展。

4村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尊重意愿、便于管理”的原则,认真做好村民聚居点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着力建设人口聚集适度、功能设施齐全、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站,加强社会管理,促进乡风文明。加大排污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村庄发展治散,建房占地治大,基础设施治缺,村容环境治脏,村庄形象治乱”的人居环境建设,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美好新家园。

6集体经济。依托山林、土地等资源,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村强民富”的目标。

(八)绩效考评规范化

报酬绩效管理制度。将村常职干部及村民小组长工作报酬的30%作为绩效部分,根据乡党委、政府与各村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在年终时视其工作完成情况予以扣发、补发或奖励。

2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每年年初乡党委、政府与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年终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考核和排名。对工作成绩连续两年在乡排名位居末位的,由乡党委安排领导对其班子成员进行诫勉提醒谈话,对整改不力的村“两委”班子依法予以调整。

三、相关要求

(一)深化认识。开展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各村党支部、乡属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严格按照乡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和推进此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各村支部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村“两委”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落实人员和力量具体负责开展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三)明确责任。各村支部要结合各村实际,建立联系制度和分工负责制度。各部门要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五进村’”工作的开展,确保人员下沉、资源下移,帮助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全面落实。各村支部要认真落实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乡党委将派出考核督查组,定期对各村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7-07 17:10:45
上一篇:镇委贯彻环境兴县战略实施意见
下一篇:水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安排意见
网友评论《2013年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意见》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