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年终工作总结


  xx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极其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开发甘棠江,建设大县城,打造新xxxx”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实施项目建设、产业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建设、文化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据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0565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比重由2688:4652:266优化为263:4837:255。组织财政收入203亿元,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47亿元,增长389%。农业总产值428亿元,增长79%。农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7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增长40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43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增长7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7元,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增长82%。多项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等重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高潮年”活动,把增投资、上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的主抓手,狠抓项目投资和建设,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统筹推进投资000万元以上项目64个,总投资达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亿元,完成投资002亿元。全年完成区、市层面重大项目投资23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07%。新建、续建、竣工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湘桂铁路扩改工程投入试运行。贵广铁路(xxxx段)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桥梁架设完成80%。桂兴高速公路基本完工并投入试运行。绕城一级路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兴阳公路(xxxx段)完成投资2亿元,征地拆迁完成85%。桂林市滨江北路(xxxx段)[]、福利路(xxxx段)、西二环路(xxxx段)建设稳步推进。小溶江水库、桂电科大花江校区三、四、五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加护理学院教学楼、学生食堂完成主体工程。电网提升改造等国家和区、市、县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二、以产业优先发展为引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全部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增加值4483亿元,分别增长359%、324%,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24亿元,增长46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xxxx县激励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等8个激励工业发展配套文件,为加快工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动漫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它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提高xxxx工业的持续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超9亿元的桂林康密劳铁合金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20亿元,其生产流程和工艺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铁合金行业的标杆。金山化工、方兴机械、华信制药等企业实现税收翻番。天湖水利、广陆数控等项目顺利推进。年初开工的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为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大壮小扶微”工程[2]深入实施。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000万元,鼓励、扶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狠抓重点企业,鼓励企业上规模、上市和科技创新。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培育“三上企业”[3]7家,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2家,“三上企业”达34家。全力扶持微型企业,制定各项发展微型企业政策措施,发展各类微型企业20家,带动就业597人,注册投资资金200万元。
  园区建设日臻完善。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增长37%。八里街工业园区完成工业用地征收724亩,新争取土地指标300多亩,盘活闲置土地800多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000多万元,园区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八里四路西延线和八里九路西延线等园区主干道建设有序推进。三街工业集中区的市政大道、高压供电专线、供排水管网、铁路专供线等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587%,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5569%。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自治区许可范围内。全面实施生态建设,xxxx镇、定江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江头等4个行政村获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毛洲等3个行政村获市级生态村称号。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37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全面实施。
  三、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为主导,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持续增长,“三农”工作全面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92%,农民增收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7年来新高。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创新佳绩。深入实施农业发展“六九六”工程[4]和“一村一品”工程。大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5],加快“农户万元增收示范区”建设,特色效益农业全面发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68万亩,总产78万吨,粮食总产增幅提升482个百分点。蔬菜、水果、食用菌产量平稳增长,分别完成50万吨、89万吨、056万吨。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发展势头良好,生猪出栏3592万头,增长79%;家禽出笼307万羽,增长445%;水产品产量9040吨,增长459%。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县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扎实开展“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山上造林2356万亩,村屯绿化22个,扎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5%。实现林下经济发展产值2亿元,惠及林农7万人。推行“稻—菇—菜”、“猪—沼—菜”、“稻—菜—菜”等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家。潭下镇黄柏村柑桔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专业技术协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谱写新篇章。全年争取上级支农资金82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无偿水利资金900万元,完成水利项目储备23个,储备项目总投资达224亿元。完成主干渠道三面光防渗795公里、主干渠道清淤220公里,恢复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4万亩,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人口206万人。投入4230万元,完成00个村屯内道路硬化,建设村道5765公里,实施40个普惠制新农村建设,为53个自然村安装034盏太阳能庭院灯、38盏太阳能路灯。大境铁坑村荣获“桂林市xxxx年度最佳魅力新农村”称号,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投入5928万元,实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个,完成86个通自然村386公里村道硬化,全县通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别达976%、66%。投入5600多万元完成农村茅草树皮房改造及危房改造任务。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46个,奖补资金2400万元,惠及农业人口88万人。7个自治区级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强
  以桂林市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契机,大力推进旅游和商贸物流产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94亿元,增长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圈,突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特色。全力推进逍遥湖景区、漓水人家、东部凤凰城等旅游项目建设。漓江5A级旅游景区(xxxx段)整治成效明显。全年接待游客866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67亿元,分别增长8%和3%。加大仓储物流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重点推进大西南汽车城、八里钢材城、桂林城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桂北商贸物流中心。
  五、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契机,大县城建设进一步加快
  加快城乡规划工作,《xxxx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城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完成3个乡镇总规编制和30个村庄规划。甘棠公园[6]建设有新进展。完成公园景观项目环评及可研批复等前期各项工作。完成甘棠大桥、风雨桥、景观桥设计及桂林康密劳铁合金老厂厂房、殡葬管理所和种子公司拆除工作。北岸园林工程、江面工程以及甘棠景苑安置小区开工建设。新区[7]建设有新突破。征地、招商、道路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快,成功与广西地产(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取得了第一期539亩土地指标,基本完成了第一期土地征收工作。旧城改造[8]项目有新成效。完成控制性规划编制、房屋测绘及8634公顷集体土地预审和预公告等前期工作,以“金海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1-11 20:01:09
上一篇:xxx电工实习总结报告
下一篇: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网友评论《县政府年终工作总结》
评论功能已关闭